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>软件 > 正文

世界热文:【历史文化】顺庆井里的故事‖卿远明

  • 2023-07-05 07:26:33 来源:方志四川

顺庆井里的故事

卿远明

在乡村虽有不少江河塘堰,但人们更习惯于饮用井水。


【资料图】

而顺庆城区,虽紧靠嘉陵江边,城内仍有不少水井。据民国《新修南充县志》记载,在不足5平方公里的城区内,竟有十余口水井,大都掘于明朝中期,至今有600余年。

1956年,在上渡口修建了第一自来水厂,城区内设置了若干个供水站,显然不能满足城内市民的活需要。到20世纪90年代,供水管线逐渐安装到户,居民才比较自由地用上自来水。其间,城内的水井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。许多居民习惯饮用井水,大的衣物则要到嘉陵江边去洗涤,早晚的嘉陵江边,浣衣女们朗朗笑声,伴着此起彼伏的棒槌声,是一道声色交错的美丽风景线。

20世纪90年代后期,随着旧城改造,继之而起幢幢高楼,一些水井被封填,也有数处被保留,有的则作为景点或是地名保留下来,如位于上中坝大桥一侧的龙王井,西城街道的水井巷、官井巷、长生巷等地名。

其实,在相当长的时间内,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,也困扰着许多人,这就是:顺庆城区从古至今一直靠嘉陵江边,按道理是不会缺水的,取水也方便,即使在清咸丰间,为防“奉天军”,顺庆知府杨重雅修起一千一百多丈长的外城墙,为方便居民取水,在外城墙临江一面还开设了14道水门;城内甚至出现了一种职业挑水工,专门为用水大户如茶馆之类挑水。城内什么原因开掘了这么多的水井?

故事一

凿井守城为利民

直到一本书的出现,才解开了我心中的谜。这本书就是明朝正德年间顺庆知府皇甫录撰写的笔记《下陴纪谈》。

皇甫录《下陴纪谈》原稿

明正德三年(1508),由湖广生员崔蓬头带领80余人暴动,后来鄢本恕、廖惠率千余盐民响应,商人蓝廷瑞入伙。鄢、蓝、廖都是顺庆府人氏(鄢、蓝营山人,廖惠邻水人),号称拥有十万人马,纵横川、陕、湖广三省,活动的中心区域就在川东北一带,顺庆府自然是重灾区。正德八年(1513),皇甫录出任顺庆知府。此时,鄢本恕、蓝廷瑞、廖惠等头目已经被杀,而鄢、蓝裨将廖麻子为主的余党仍在掳掠巴蜀各地。皇甫录到任后,为保一方平安,着手完善顺庆城的防御设施;穿井引水,充足水源。招募民兵,扩充队伍。一改过去无兵守,常为贼匪所扰的局面。

按《下陴纪谈》记载,在皇甫录任职两年时间里,“凡四御寇围城中。”又记:

顺庆旧惟土城。无夜警吾。苏沈中丞公林为郡时始议甃石。而公擢去因循。至蓝鄢之寇遂定甃计。而予适至。郡发帑库所稹。贸民间阶除墙垣之石以缮。不旬月而城成。宼三犯顺庆。民兵喜跃乘城。守之有余力焉。贼竟不能攻。

予既筑顺庆城。谓无井泉不可以守。乃取甃工于合州。穿十井。顺人皆江饮。颇不以予为然。无何寇至。城闭几月。民頼以饮。而后知十井之为功也。御史王维贞请为铭而记之。予止之曰。此特一时之利耳。

据民国《新修南充县志》记载,一些官员曾为城内古水井题字刻铭。如五里店的江泉井、北津渡的龙王井、官井巷内的官井(志书称为洌泉)、长生巷的长生井、仪凤街的铁佛寺井、联科巷的联科井等,不但名字好听,水质清甜,寓意也十分受用。

江泉井位于北城街道五里店社区安汉县城遗址外的江干上。据说此井异处在于“岁旱郡人,祷雨辄应”,故而明万历年中,顺庆知府咎云鹤在此处刻“源头活水”,同知杨凤在井旁石壁刻“曲水流觞”;另有李田生书刻“甘泉嘉树”等字。现在,石刻已无存,古井仍在。干旱时,当地居民用水泵抽水灌溉,几个小时都抽不干。每逢自来水停供时,附近工厂、餐馆都开车前往取水使用。人们说,用这井里的水煮稀饭特粘,筷子都能挑起来。

江水文化活化石(罗天文摄)

在顺庆老城古井中,只有龙王井是双眼井。原有龙王街,因“井”而命名。宋元时期,这一带是南充县城。1997年改造滨江大道,龙王街消失,代之而起的是滨江中路一段。据1929年《新修南充县志》记载:“龙王井在北津渡江干上,有水自石穴出,甚甘洌,北城饮水此为最珍”。所以,龙王井无论从历史渊源和造型特质上,都成了顺庆江井文化的代表。2017年8月,滨江大道进行综合改造,在增加人文景观方面,突出“嘉陵江文化”,以典型景点、人物述说嘉陵江故事。重新打造龙王井景点。

龙王井碑文如下:

顺庆老城有古井十数口,唯龙王井是双眼井。传说龙王井下有五条龙脉直通嘉陵江龙宫。故井水清澈明亮,味道甘洌;满而不溢,取之不竭,为居民生活提供源泉。古有龙王街,因井而得名;又有迎恩街,所谓皇恩垂济也。皆是宋、元时期顺庆府城的主要街道。龙王井是顺庆人民永久的记忆,更是嘉陵江水文化的活化石。

故事二

游戏金钗化清泉

西山街道牌坊湾村的金泉山,是人文富甲之地。

金泉山,唐朝时又叫果山,朝廷设置果州时以此山命名。山上原有金泉寺,据说是唐代女道士谢自然飞升处,又有步虚台、自然亭、睡佛殿等古迹。金泉山右侧,世人呼为赛云台。赛云台原有三龛14尊佛像,又有“德洽果州”“万家生佛”“忠义之邦”等摩崖石刻。金泉山左侧则是陈寿万卷楼遗址,原有唐代始建的甘露寺,明代陈以勤夫妇在此重建文昌殿及观音阁,置金泉书院,培育后学;在观音阁下有猴泉、龙泉并“碧漳澄潭”石刻。

金泉古井遗迹(罗天文摄)

明清时期,南充县城至成都有一条古驿道,金泉山是必经之地。自大西门起,经表方街、老西桥过桂花路,上会仙桥,沿山而行有数百级石阶,即是古驿道。古道上,曾矗立着五道牌坊,至今仍有残余的牌坊立柱。

山间原有天罡庙,旧名飞仙阁,传为唐朝道士袁天罡的故宅。此处崖上刻有诗:“危石才通鸟道,空山更有人家。桃源定在深处,涧水流来落花。”落款是此山主人。据《旧志》云:“此山主人似出袁天罡。审其书法,又酷似黄山谷。曾游县境疑是其遗迹也。”民国时期,天罡庙作了私立天府中学南充分校校舍,20世纪50年代初开办西山书院(就是后来的四川师范大学和西华师范大学前身),现在是新建乡第三小学校校址。在新建乡三小附近,殉难坊北十余步田间柳树下,有古井名金泉井,方形井台,圆形井口,叠涩井身,均为石砌。1987年,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据说井内观月,常年抡圆,故称“金泉夜月”,是南充“古八大景”之一。

此井来历很有几分奇特:传说初唐时著名道士袁天罡曾来此山修炼,与此同时的另一道士李淳风则在嘉陵江东岸的朱凤山修炼。一日,李淳风忽然心血来潮,要来拜访好友袁天罡。入门前,李淳风取下头上的金钗埋在袁天罡住宅墙外,欲以此试探袁天罡道行。二人见面问询后,李淳风对袁天罡说:仙君善卜,今日请为我一算。袁天纲沉默不语,捻须微眸审视李淳风片刻,说:先生面带金气,可惜已经化成水了。李淳风一惊,即刻回到埋钗处,挖开一看,果然涌出一股清泉。后来乡民在此砌成水井,名为金泉井,山亦因此名为金泉山。此井水质清澈,其味甘洌。宋朝时,有名士江万里书“金泉”二字于崖上。

清时籍人庞鼎文有《金泉山怀古》诗曰:

无端游戏亦神仙,钗化清流岂偶然,

袁李不知何处去,空余夜月在金泉。

故事三

井受天封能疗病

嘉陵江东岸(今高坪区)朱凤山上,《太平寰宇记》云:朱凤山,在州南十里,高一百七十二丈,周围二十里昔有凤凰集因置凤山观今存。因有凤凰集于此山,故名朱凤山。此山原有凤凰观,后为朱凤寺,为唐时建筑。清乾隆年间,在后山修建朱凤塔,民间称为黑塔,与鹤鸣山白塔遥相呼应。除此,山上还有朱凤亭、丹霞亭等建筑。清康熙年间,南充县知县王鹤游朱凤山诗云:“欲上高峰第一层,江山佳处快同登。于人秋月今如此,愧我弹冠总未能。同马攻车思洛浦,观风听乐有延陵。牵居南北皆霜鬓,那得青莲系日绳。”

相传,唐时先后有道士李淳风、尔朱通微等在此修炼。北宋时期,大散文家、豪放派词作家苏东坡及黄庭坚师徒相邀来此寓居。黄庭坚还亲笔题写《准提神咒》刻在山石上。此山古迹甚多,又在江东,太阳出来,山顶上空红霞满天,加上传说中有道士在此炼丹修道,丹、朱都有红色之意,故名为“朱凤朝霞”,也曾是南充古八景之一。当然,“朱凤朝霞”并不是在朱凤山上看到的,而是站在与朱凤山隔江相望的西岸、顺庆城区看到的。以《朱凤朝霞》为题,先有顺庆知府李成林题诗:“晓天云影散轻绡,扶得金轮上海潮。影射芳林晴霭,绣披岩壑彩摇摇。仙翁丹火应犹在,词客文光尚未遥。愿向山头乘紫凤,早餐沆瀣学吹策。”后有顺庆知府袁定远诗:“山势回翔若凤鸣,诗难题咏画难成。霞光照处真奇绝,万丈红绡对日明。”

朱凤山上有天封井,又称天林井,民间传说与道士尔朱通微有关。

尔朱通微,名洞,字通微,自号归元子,成都人,唐代末期的一名道士,杨升庵所谓唐宋时期蜀中八仙之一。尔朱是契丹族的姓,其先祖应是胡人。据说尔朱洞曾遇一异人,授之抱一复元之道,炼大丹不死之方,并给他一粒药丸,告诉他:汝若见浮石,便服下此药丸,汝的仙道就修成了。从此,他无论云游在外,还是修道间隙,遇到石头必定投之水中,观它是沉是浮,别人不解,以为他是疯子。有一天,尔朱洞云游至江州(今之重庆),意欲到三峡云游,正要寻船时,却见有一只小舟仿佛在那里等他。与艄公相见后,叩闻其姓名,那人说:“涪州石姓也”。尔朱洞豁然大悟:“异人之言,就应在这人身上啊。”于是,他服下异人所授药丸,遂成大道。传说尔朱通微常来往于成都、果州、汉中一带,以卖药丸为生,行踪飘忽。在他住的旅栈内,主人常常奇怪他的室内有膈膈的声音,偷偷地窥视,发现尔朱洞的身子自榻上升,直到房梁为止。

自古名山多为仙家站。此前唐时李淳风在朱凤山修道,大约在五代前蜀时期,尔朱通微亦来此朱凤山修炼。说明朱凤山地理殊特,最先迎接日出,最后送走夕辉。林木茂密,烟霭缭绕,云蒸霞蔚,又是神仙居处,自然附会出许多故事来。传说尔朱洞在朱凤山修道时,曾化丹于井内,附近居民若有疾病,饮了井内的水即刻痊愈。故民间给此井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——天封井,此井有功德于民,受天帝之封。清嘉庆《南充县志》载有尔朱洞的还丹歌一首:

“欲究丹妙诀,幽元无处寻,不离铅与汞,无出水中金。金欲制时饮得水,水遇土兮终不起,但知火候即参差,自得还丹微妙理,人世分明知有死,刚知留心恋朱紫,岂知光景片时间,所谓人生长似此,何不回心师至道,免逐年光虚自老,临樽只觉醉醺卧,对镜不知渐枯移,二郎二郎听我语,仙乡只咫无寒暑,与君说尽只如斯,莫恋骄奢不肯去,感君恩谊言方苦,火急回心求出路,吟成数句赠君诗,不觉便成今与古。”

故事四

井水原是济生泉

搬罾街道有个凉水井村,位于搬罾街道西北部,与金台镇交界,距搬罾街道办事处约4公里。

从地名角度看,村依井而得名。1929年刊印的《新修南充县志·舆地志》记载:“济生泉,俗名凉水井,在搬罾溪北十里。深七八尺,有二源自石隙涌出,盈溢井口,澄清澈底,饮者祛病,盖古井也。”能够入志,可见此井还是有些名气的。因此井水至井口而不外溢,清澈见底,水质甘甜并能祛病。此井当然与所处环境有关。因此井地处丘陵,树木茂密,地下水源自然丰富,并且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。然而,此井何时开掘却不知道,所以志书推测“盖古井也。”

1929年刊印的《新修南充县志·舆地志》

当地民众是这样说的:很久以前,从搬罾溪到大林(现已合并到金台镇)有一条山路。山路间住着一户人家,夫妻二人种几分薄田,十分劳碌,日子仍然清贫。家门外有一口自然井,水至井口,从不外溢,冬暖夏凉,清冽甘甜。平日间,来往山客在此饮水解渴,歇脚除乏。夫妻二人常备些小碗放在门前,由客人自行从井里舀水饮用,客人也不言谢,夫妻二人各忙各事,也没觉有什么不妥。一天,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游方道士,也在此歇气。见此夫妻二人耕种劳碌,日子清贫,也没什么贪念,临走就对夫妻说了一句话“你们可以卖酒呀!”说也奇怪,道士走后,夫妻二人竟闻见井里飘出酒香来,很是高兴。遂将自己种的胡豆豌豆花生之类,稍作加工,做成下酒菜,提供给过往客人。夫妻二人只收菜钱,酒不收费。日子一长,此地很快走红,生意也越来越火红。后来夫妻又生下一对龙凤胎,日子甚是美满惬意。

几年后,这位游方道士又来到这里,坐在一边默默地观察着这对夫妻。见小店生意红火,心里也自是高兴。店主几次从道士身前走过,见道士衣着破旧,又不叫菜,所以没工夫理他。过了一阵,老板娘从道士桌边经过,认出了是几年前来此歇脚的道士,甚是热情。道士问她近来家境如何?老板娘自然千恩万谢,只是有些遗憾地说:“这井水变酒好倒是好,可惜没有酒糟子喂猪。”道士听后,沉默不语,不久就悄然离开了。

临走时,在房门上贴了一个帖子,上面写道:“天高不算高,人心比天高。井水变酒卖,还嫌猪无糟。”

特别提示

转载请注明:“来源:方志四川”

来源: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

作者:卿远明(南充市顺庆地方志办公室)

供稿:南充市顺庆区地方志办公室

方志四川部分图片、音视频来自互联网,仅为传播更多信息。文章所含图片、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。

标签:

推荐阅读

世界热文:【历史文化】顺庆井里的故事‖卿远明

顺庆井里的故事卿远明在乡村虽有不少江河塘堰,但人们更习惯于饮用井水

7月5日,贵州日报微报来了-热点在线

点击图片,查阅2023年7月5日《贵州日报》↓↓↓来源贵州日报编辑刘思博

李贞贤身高 李贞贤身材-天天热推荐

40岁蔡依林最新时尚大片太野性看不懂 40岁的蔡依林年纪越来越大,却越

环球新资讯:胸是软的但是有硬块是什么原因_胸是软绵绵的

1、这首音乐的伴奏分别是《我的小可爱》,《胸是软绵绵的》,《我太帅

“很火热”!格林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钠正极材料产能已建成1万吨

格林美(002340 SZ)钠电池布局加快。格林美证券部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

猜您喜欢

【版权及免责声明】凡注明"转载来源"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亚洲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烦请联系。 联系方式:8 86 239 5@qq.com,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。

业界